王国新(会长,云南省政协委员,民建云南省委常委,省工商联副会长,昆明市工商联副主席,云南巨力集团董事长)
- 时间:2021/12/3 0:00:00
- 来源:
- 浏览:4206次
入夜,驱车经过昆明呈贡新区时,抬头突然看见置信银河广场大厦楼顶“昆明温州总商会”几个煜煜闪光的大字,一时间,见证了昆明温州总商会22年来的风风雨雨涌上心头,让人百感交集。似乎有那么一段时间,这个开创了新中国异地商会数个第一的昆明温州总商会淡出了人们视野,各种官司和传闻让很多热爱温商、崇尚温商、信奉温商精神的人备感困惑而迷茫。风雨过后,阳光会更加灿烂!在新会长王国新的带领下,短短两年时间,昆明温州总商会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回归公众视野,在全体会员的齐心协力下,这块王牌异地商会正在绽放出新的光芒。
在云南掘到的第一桶金
能将一个分崩离析的商会力挽狂澜,重新聚合起来,王国新完成了比做企业更加艰辛的事业。那么,如果从王国新的创业故事讲起,更能清晰地解读一位温商执着的奋斗史。
1989年10月的一天,还是小伙子的王国新,经过几天长途跋涉,从温州乐清来到了祖国的边陲云南。站在高原的红土地上,身为上海通用电器公司驻昆明分公司经理的王国新有些茫然,但却敏锐地感觉到这块红土地上蕴藏着的无限潜力和商机。
在云南四处跑市场和业务的王国新,从中不断发掘出这种潜力和商机。1993年,王国新偶然发现,昆明环城南路上有一家街道办服装厂难以维系,而这家服装厂有一个闲置的仓库。对商机敏感的他,以每年50万的租金将这个800平方米的仓库租下来,建起了东亚机电贸易城,当上了贸易城的总经理。
在解决通用集团办公场所后,王国新将东亚机电贸易城的大部分场地用于对外出租。贸易城吸引了众多机电企业,最终60多家大大小小的机电企业入驻贸易城,给王国新带来了一年100多万元的租金收入。这让王国新在一间服装厂的仓库里,掘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1997年,随着机电城利润却越来越低,王国新将眼光转向了新领域。当时,随着云南加大对火电、水电的开发,全省每年需要大量的线缆产品,而云南境内的几家线缆制造厂只能提供其中的一小部分,大部分线缆产品都需要从外省购进。
抱着“搏一搏”的想法,王国新拿出了自己的全部身家300万元,加上向银行贷款的200多万元,在官渡区矣六乡租了7亩地,办起了巨力线材制造有限公司。
希望公司能“巨流竞舸,力争上游”,于是,他给公司取名“巨力”——云岭大地上一个知名品牌由此宣告诞生。
托起“巨力”的男子汉
一路走来的巨力集团,经历过风风雨雨和坎坷,最艰难的时候,王国新甚至想过放弃,但坚信“线缆制造有市场,一定会有出路”,经过21年的拼搏和努力,王国新引领着“巨力”这艘战舰不断发展,特别是2016年巨力集团与上海天地汇合资成立云南首家“互联网+”物流企业,开启了云南物流史上的先河。今年5月,已建成云南第一家“物流大数据中心”,目前正致力于建设西南片区“物流结算中心”,成为云南唯一一家集电线电缆制造、铜材加工、高低压成套电器设备制造“三位一体”的高新企业。
2000年,随着居民移动电话拥有量的快速增长,大量基站开始建设。由于通讯光缆必须固定在钢绞线上,因此,镀锌钢绞线需求量大增。镀锌钢绞线的订单如雪片般向巨力飞来,当时,巨力厂门口每天都能看到“汽车排着长队来拉镀锌钢绞线”的景象。
这一年,仅镀锌钢绞线一项,就为王国新创造了近3000万元的产值,而1997年,巨力的产值只有500多万。
巨力全厂30多个职工就创造出3000万的产值,这让王国新的信心大增,也越发坚定了他在“线缆制造”这个行业扎根的决心。此后,巨力在王国新的引领下,一步一个脚印,不断迈上新台阶。
2003年,王国新迈出了延伸产业链的第一步,先后成立了云南巨力电气公司、云南巨力铜业有限公司,开始向生产高低压开关柜等输配电控制设备、线缆电气配套产品(如铜杆、铜丝、铜排等)拓展。
2004年,原址已不适应不断发展壮大的巨力集团,王国新开始在昆明以及周边地区寻找地块,希望扩大生产能力。最终,在现在的经开区大冲工业片区,集团投资1.5亿,建成了占地120亩的电气、线缆、铜材生产基地,并组建了云南巨力集团。
至此,“巨力”完成了从单一的电线电缆制造,到集电线电缆制造、高低压成套电器设备制造、铜材加工“三位一体”的跨越。
2009年,集团成立电力工程公司,向电力工程安装与调试业务拓展,形成了“四位一体”的产业格局。2010年,他又新征用地40多亩再一次扩大产能。此时的巨力集团,年产值已经达到约6亿元。
就这样,云南巨力集团从创立之初占地120多亩、不足300多人发展到今天占地近500亩,职工超过600人。集团下设涉及电力装备制造、铜材加工、电力工程施工、公路港物流园区管理4大主业务板块的8家子公司,总资产8.8亿、年产值及贸易额达30亿,是目前省内少数拥有两家高新技术企业、一条铁路专用线的民营企业集团,也是目前云南省最大的民营电气电缆生产基地。
独行快、众行远。巨力集团20年的发展离不开合作伙伴的鼎力支持,先后与国外著名电气企业德国菲尼克斯、国内物流领军企业上海天地汇等国内外一流的企业建立了良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国家几大电网公司、发电企业、铁路建设、公路建设等著名工程施工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与境外的老挝、缅甸、孟加拉国等地的伙伴建立了良好的境外市场信息服务关系。
2012年4月,云南巨力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成立,当年8月,投资近千万元在经开区王家营现代物流园改造铁路专用线、建设相关物流基础设施,形成了30万吨的年运输量。
云南巨力集团的铁路物流项目一方面将延伸云南巨力集团本身的产业链,另一方面也将带动了相关产品的铁路货运。
也因此,巨力集团先后获得了省监察厅授予的“重点保护企业”,荣获“中国优秀民营科技企业”奖,“中国著名品牌”“诚信企业”“昆明名牌”“昆明市知名商标”“云南省著名商标”,两家“高新技术企业”“云南省优强民营企业”“云南省诚信企业百强引领单位”,2016年荣获经开区“主任质量奖”。目前集团拥有各项专利33项,另有一批正在论证研发申报当中。
云南巨力集团先后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CQC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获得“云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昆明市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公司目前拥有各项专利33项,自主研发的“野力”牌四芯架空绝缘电缆获得“云南省重点新产品”证书,“野力”商标被评为“云南省著名商标”。今年3月31日,巨力电缆在新三板挂牌成功,成为“云南电缆第一股”,股票代码:870404,标志着云南电缆行业在资本市场零的突破。
饮水思源,扶贫济困。巨力集团为2008年汶川地震、2014年鲁甸地震灾区捐款捐物。近五年来年来累计捐款达300多万元。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王国新说,他的一生都和巨力绑在了一起,他也将投入自己百分之百的努力来做好这一件事,把“巨力”这个品牌做大做强。
临危受命挑重担
“做商会太难了,比做企业难了百倍、千倍。”王国新说起自己出任昆明温州总商会会长时,感慨地说道。
由于种种原因,昆明温州总商会这个新中国历史上第一家异地商会的22年行程走得风风雨雨。尤其是到了2015年的时候,商会官司缠身、传闻不断,两年没有活动,也没有会费收入,许多会员怀着深深的惋惜无奈离去。
“人心散了,商会瘫痪了。”王国新说,就在此时,温州市、昆明市两地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都找他谈话,希望他出来扛起中国改革开放的这面大旗,重振昆明温州总商会的雄风。其实,熟悉王国新的人都清楚,以其实力、魄力和魅力,要当这个会长,他早就具备了这个资格。但一直低调做人的王国新只想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兴趣并不在谋取各种社会职务和身份。王国新和很多温州人一样,有一种吃苦耐劳的韧劲和经世济国的远大抱负,正是这种精神让他后来带领巨力集团一步一个脚印走向蓬勃发展的今天。但对于是否接手已是一个烂摊子的商会,王国新十分纠结。
此时,一件事情对他的触动很大。2015年,全国异地温州商会20周年纪念大会即将召开,但这个20年如果缺了昆明温州总商会就说不过去了。“昆明温州商会是新中国第一个异地商会,其他异地商会的成立时间等等不一,所以缺了昆明温州总商会,这个纪念大会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王国新回忆道。
与此同时,王国新也深深意识到,作为温商的一员,他和大家一样,看到昆明温州总商会的现状十分痛心,这可是温州的一个品牌啊。
几番思想斗争,王国新选择了正视和面对。于是临危受命,挑起了昆明温州总商会会长这副重担。
很快,王国新就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处于瘫痪状态的商会百废待兴,一切都要从头再来。让王国新感到欣慰的是,听说他来挑大梁后,一些商会里的好朋友立即站出来,表示了最有力的支持。信心倍增的王国新与大家一道立即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着手整顿商会留下来的烂摊子。
针对诉讼费用高达数百万元的官司,商会成立了协调小组,多方面予以应对和化解。最难能可贵的大手笔是,为了做好会长的表率,王国新买下了置信银河广场一层楼,提供给商会免费使用。
2016年8月28日,来自大理、丽江、楚雄、昭通、普洱、腾冲、红河等全省各地的800多名在滇温商企业家齐聚昆明呈贡新区,共同庆祝昆明温州总商会入驻置信银河广场新址乔迁揭牌仪式。昆明温州总商会原来的办公地址面积只有400来平米,每年要四五十万元租金,现在办公面积增加到了900来平米,租金还一分不出。“只要我任会长一天,这个办公室就让商会免费使用一天。”王国新的承诺和所做的一切让全体会员感动,许多之前已经离去的会员又纷纷回到了商会,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来对待。
目前商会已发展成为拥有7000名会员,组织机构健全、职能完善、服务到位,下设十部四委一处一刊,包括保山、丽江等16个地州、市温州籍兄弟商会以及13个行业分会的一个综合性大型社团。
匠心擦亮商会金字招牌
因为业绩突出,王国新连续多年获得各类“优秀企业家”称号,分别当选了昆明市呈贡区政协常委、昆明市经开区工商联副主席、昆明市政协委员、昆明市工商联副主席、民建云南省委常委等职务。
从做企业到做商会,王国新都取得了骄人的业绩。这一切与他多年来秉持的治企之道、治会之道密不可分。
对待员工,他的理念是,想法养成态度,态度养成习惯,习惯决定成败,而这种习惯则表现为一个企业的文化。
做商会他觉得首先要把商会当成自己的事业来做,全身心投入,不求回报,只讲奉献,这样才能重塑昆明温州总商会的形象,再次擦亮商会的金字招牌。
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家合法登记的异地商会,目前在滇温商人数达20多万人,遍布云南各大城市,其中,在昆明地区有10多万人,投资领域涉及各个行业。
历经22年的艰苦奋斗,温州商会会员企业在滇总投资达2300亿元,商品销售总额约35700亿元,完成各项税收超280亿元,为云南解决就业人员约150万。此外,商会会员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扶贫帮困,累计捐款捐物约8000余万元,为昆明、温州两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王国新认为,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区域和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他和大家十分看好昆明未来的发展潜力。因此,昆明温州总商会将继续秉承“追求卓越、合作共赢、振兴商会、再创辉煌”的精神理念,在昆明这块富饶的土地上,开启温商发展的新篇章。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王国新始终坚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国家要强大,要靠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是国家强大的基础。巨力集团员工从最初的不足50人发展到今天职工超过600人。集团各项管理制度健全,党总支、工会、团总支组织机构陆续建立,党工群团齐头并进。王国新充满信心,他说以“巨流竞舸 力争上游”为企业精神,以“工匠精神、追求卓越”为管理核心的企业文化建设生机勃勃。巨力集团为股东创造利益、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员工搭建舞台、为社会贡献财富的企业发展理念得到坚定的贯彻和落实。“我希望将这些理念和精深融入到商会的建设和发展当中,让昆明温州总商会走向新的辉煌。”
“商会是一个社团组织,它连接着政府、企业和社会。商会是服务于会员的,当然也有帮政府招商引资、帮政府和企业之间牵线搭桥。这些都是商会的职责。”王国新对商会职能拓展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作为商人,温州商会无疑是成功的。而除了考虑商业项目,商会也会投资一些半公益性质的项目。“有时候不仅仅是要考虑投资,还得考虑为民、为社会,其实包括捐资捐物、帮助贫困学生等等,这些事情商会都在做。”在这些半公益性质的项目,商会更多的是协调及对接政府。
“作为投资,如果人人都能看到价值,那么所谓的机会也就不是机会。机会就是对未来有一个提前的预判。”王国新一语道破温州人的独特眼光。所以在将商会办公地点迁到呈贡的时候,这一举动表明这一次,他们将眼光放到了呈贡新区。“呈贡的地理位置在云南、在昆明来讲,是一个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当然有些条件可能还并不成熟,但是通过现在以及未来几年的一个发展,它将成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处理器。当然我们政府以及昆明市的领导也多次提到,呈贡将来也是面向南亚、东南亚的重要核心。”虽然呈贡目前各项配套还不能媲美主城,但随着各项设施的不断完善,王国新认为,商会选择呈贡属于近水楼台、占据先机。
而谈及商会未来的规划,王国新认为,投哪里、怎么投以及投什么项目是一门学问。“随着我国‘一带一路’的推进,下一步的计划是在‘一带一路’沿线有很多我们温州人的项目。”商会目前已实地走访考察,并做了一些可行性的研究。
在他看来,温州人的抱团意识强,温州人是不怕没有钱投资就怕没有好项目。“团结合作,共赢是目标。”虽然未来不可预知,但对于商会的发展,王国新满怀期待、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