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不来就不赶趟了”,3月19日,澄江市召开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开放招商大会,市领导自信地向与会嘉宾描绘了这座滇中城市从生态保卫战向绿色经济突围的发展蓝图,广邀各大企业和商会与澄江市人民共护青山绿水,共享生态红利。
昆明温州总商会会长王国新,常务副会长叶飚、陈达斌受邀参会,共同解码“抚仙湖模式”的转型逻辑与未来机遇。
勾连昆玉两座滇中大城的澄江市,因湖而兴,亦因湖而困。作为中国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抚仙湖不仅是澄江市的生态命脉,更是其经济发展的历史见证者。“水静而清”,澄江地名也得益于此。
▲图源:云南发布 刘贵能 摄
上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环湖磷矿产业、渔业养殖和粗放式旅游业构成澄江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资源红利虽带来短期经济增长,却埋下了生态隐患。数据显示,澄江高峰时期拥有22家磷矿企业。环湖地带开发大量度假村、游船码头,2005年游客量突破百万,但污水直排、私搭乱建导致局部水质恶化至Ⅱ类。此外,湖周耕地大面积种植高耗水蔬菜,年耗水量相当于抚仙湖蓄水量的1.3%,地下水位年均下降0.8米。
“十三五”规划起,澄江开始以抚仙湖保护为核心,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2019年撤县设市以来,澄江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关停22家磷矿企业、拆除16个临湖项目,230万平方米在建房屋因生态红线冻结。2021年,“双碳”战略实施推动产业深度调整,政府流转4.2万亩耕地,终结高耗水农业,培育出年产值突破15亿元的蓝莓特色产业。
▲澄江市委书记常成讲话
“我们经历过转型阵痛,但守住了抚仙湖Ⅰ类水质。”市委书记常成在招商大会上回顾了这段艰难岁月,并感谢因生态保护而遭受损失,却仍然与当地共患难的企业家们。“正因为大家的相互扶持,我们才能一步步走出困难”,常成表示,从粗放破坏式发展转向高质量绿色发展,澄江深刻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发展理念。
通过生态倒逼,当地磷化工企业转型升级,向精细化、高附加值产业链延伸。蓝莓和菌菇等高原特色农业,旅游+等新兴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及投资热点,民生保障进一步夯实,更加开放的澄江正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各地游客和合伙人的到来。
三大投资价值洼地
此次开放招商大会特意选在泰康保险集团建设的乡村振兴项目——山色飞大田康旅度假村举行,也显示了澄江对康养旅游产业的殷殷厚望。
▲改造前的飞大田村
▲改造后的飞大田村
市长王江飞介绍说,澄江市2024年接待游客1199万人次,旅游收入132亿元。2025年,接待游客预计将达到1320万人次,旅游收入200亿元。“面对这将近80亿的增量,你不心动吗?”王江飞希望,能有更多企业家发现澄江的新机遇,并为其做出更多的贡献。
大会现场发放的招商册上,122个重点项目中,文旅康养产业77个,占比63%。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项目16个,占比13%,工业及其他产业占比约24%。与澄江市“三二一”的产业结构吻合,也为投资者指明了方向。
作为深耕健康产业多年的从业者,昆明温州总商会常务副会长叶飚认为,澄江文旅康养产业依托抚仙湖、寒武纪化石地等稀缺生态资源,叠加政策创新,客单价三年增长65%,昆明“半小时都市圈”覆盖2000万人口,潜力巨大。但仍存在一些短板,比如医疗配套薄弱,产品同质化,专业人才短缺。此外,澄江接待游客数量多为“过境游”,2024年过夜游客人次仅占比20%,旅游IP打造和吸引消费的潜力还需进一步挖掘拓展。
▲昆明温州总商会常务副会长叶飚(左)、陈达斌(右)
幸运的是,澄江市正采取一系列措施弥补这些短板。去年10月,投资27亿的中山医院正式启用。2024年,澄江通过产才融合政策,引进高层次人才200余人,设立人才服务综合体和人才公寓,构建“10分钟人才服务圈”。文旅融合也正朝着旅居、休闲、康养、户外运动、研学等多点开花。
这一幕幕蓝图的绘就交织,道阻且长,市委书记常成喊话道:“澄江需要大家,澄江的老百姓也需要大家。”
用生态“天花板”撑起产业“新高度”
工业是经济发展的“国之重器”,在重点谋划三产和一产的同时,澄江也在通过延链聚能,着力构建“两核驱动、三链协同”的现代化工业体系。
会上,澄江市政府通报表扬了近3年以来18家产业投资突出贡献企业,由昆明温州总商会会长王国新企业——云南巨力集团投资的浙商产业园名列其中,并受到招商重点推介。王国新还被澄江市聘为招商顾问,他表示,抚仙湖的生态倒逼机制,让澄江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工业升级之路。传统磷化工向新能源材料转型已初见成效,随着中老铁路开通,澄江作为连接内陆与东南亚的节点优势凸显,新能源装备、智能制造的跨境合作空间巨大。
▲王国新会长被聘为澄江市招商顾问
▲云南澄江市巨力浙商产业园开发有限公司获通报表扬
“澄江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用生态‘天花板’撑起了产业‘新高度’。”王国新说,浙商产业园和昆明温州总商会将继续扮演好产业“连接器”角色,推动更多企业在这片生态高地实现绿色增值。
从事建筑和农业领域的常务副会长陈达斌建议,澄江应深化“园中园”专业化运营模式。“聚焦食品加工机械、环保包装设备等细分赛道,提供标准化厂房定制和融资租赁服务,可快速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他同时指出,抚仙湖环湖截污工程、生态移民安置房等项目,不仅是民生工程,更是低碳技术的试验场。”他建议企业关注装配式建筑、光伏一体化屋面等创新应用,利用“标准地出让”政策红利,参与低密度康养综合体的开发,兼顾生态效益与商业价值。
“双承诺”机制护航企业发展
面对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难题,澄江推出系列改革举措。市长王江飞介绍,当地建立“处级领导坐诊接诉”机制,企业问题办结时效提升40%;全省首创“企业安静期”制度,明确除安全检查等特殊情形外,部门不得随意开展行政检查。“政府像对待孩子上学一样服务企业,像护送唐僧取经一样保障项目。”市委书记常成用生动比喻阐释澄江营商理念。
▲澄江市长王江飞讲话
澄江市最后向大家承诺,将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支持澄江企业发展成长。也希望各位企业家不断激发创业热情和报国激情,用好澄江的发展优势,敢于闯、大胆干。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坚持主业做强、实业自主创新,努力在企业治理诚信守法经营、履行社会责任上做表率。把企业打造为百年老店和常青树。
王国新会长表示,此次澄江大会不仅是政企对话的平台,更吹响了“生态经济”深度实践的号角。作为连接长三角与滇中经济圈的桥梁,昆明温州总商会将充分发挥温商优势,推动资本、技术与澄江生态禀赋精准嫁接,为资源型城市的绿色高质量转型做出更大贡献。
版权所有 © 2016-2017 昆明温州总商会
电话:0871-68265080 传真:0871-68265081 邮箱:kmwzzsh@163.com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彩云路与春融街交叉口置信银河广场C座9楼 邮编:65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