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不动的时候,不如换个赛道重新出发!”3月8日,昆明温州总商会新生代常务副会长吕富林出发去老挝考察前,在朋友圈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七天的行程步履匆匆,乱花迷眼中亦偶有拨云见日之感,这更坚定了他布局新兴产业的想法。
今年45岁的吕富林是浙江台州仙居人,因为地缘相近,又同袍偕行的缘故,加入了温商新生代大家庭。
多数温商的起步,都源于“十万供销大军跑市场”的温州“特产”,吕富林却更像是“仗剑走天涯”的少年侠客,不小心掉进了金钱堆里,从此江湖梦醒,尘世迷醉。
“我十六岁就离开了家。”吕富林回忆道。
“嗯,温商多是少小离家,从此开始了纵横捭阖的传奇一生。”我想当然地应承道。
“看了李连杰的少林寺电影,我就孤身一人去了少林寺!”他淡定地接了一句。
我半天没缓过神来,难怪你是新生代,这才是年轻人该有的梦想。
云南人或许都会好奇,温州的父母咋就那么轻易地放养孩子?殊不知,温州人也纳闷,你云南孩子在北上广深和沿海读书,肯定要留那边发展,为什么要回来呢?
作为云南人,我只能说,家乡宝嘛,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你会懂的。
的确,在少林寺习武3年,又回老家办武馆3年的吕富林最终还是懂了。
2008年,受电视剧《天龙八部》影响,吕富林开始憧憬云南的山水,有了一路向西去大理的念头。“大理很美啊”,但囊中羞涩……
或许是历史的基因,塑造了温州乃至整个浙江的商业秉性,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当地人的一生。出发前的吕富林找到一家电力设备厂,“你们的云南业务我去跑跑看啊?”
原本打算旅游,顺带挣点钱的吕富林没料到,他的人生就此逆转。
“那时候做业务还不算太难”,吕富林用6年时间积累了第一桶金,开了自己的公司——云南美易邦德电力科技有限公司。靠着勤奋敢拼,每年业绩都稳步提升,做到现在每年数千万。虽然还是家小企业,但他依然感到骄傲。因为近年不少老乡都铩羽而归,他的公司即便疫情期间,业绩也在增长。
少林+商业,难道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现在哪还有时间练,早荒废了,对不起师父啊。都是靠拼!”吕富林坦承,公司依然以销售为主,虽然也有自己的产品,还握有10多项专利。但科技成果转换不易,难以打出品牌效应。
“云南缺乏尖端人才和完整产业链,做生产制造很难。”吕富林认为,云南大力发展“新三样”,传统电力设备依靠国内大市场未尝不是一种选择。所以在能预见的未来,坚持做供应链是他难以摆脱的路径依赖。
不过,现在的行业越来越卷,利润越来越低。吕富林每天忙碌于各种谈判和应酬,事倍而功半,“实在拼不动了”。言语中,他又流露出“侠客”本性,怀念起当年闯着玩着就把生意做大的感觉。
“反正现在做着很累,就想再找一个新赛道试试。”
说白了,他还是想轻松点,想站着把钱挣了。我羡慕他“一分钟几十万上下”的壕情,又为一位磊落青衫堕入红尘感到惋惜。
人生百态,各有其苦,这才是真正的烟火。
云南的山水,吸引的不仅仅是游客和住客。相信亦有不少商人和吕富林一样,出发时,原本为的只是山水。
天下有没有哪行是可以躺着挣钱的?无论是天真还是梦想,吕富林不愿意放弃任何一次机会。
不久前,商会分享老挝考察团的信息后,吕富林第一时间报了名。
“这是第一次去老挝”,吕富林此前也去过南亚其他国家,不过都是去旅游。
这次也带点旅游性质,但参团的都是各商会企业家,方便和老挝政府、同行探讨交流。
一下飞机,仿佛穿越回了上一个世纪的中国。“首都万象感觉和我们浙江的一个县城差不多,街上汽车很少,都是三轮嘟嘟车。”
商人眼里看到的都是生意,吕富林说,做新能源汽车和加油站,以及林下中药材应该可以。
数据显示,老挝的机动车保有量大概是20辆/千人,这个数字有多低?对比下昆明,2022年的汽车保有量是334辆/千人。
此外,老挝的汽车市场以日韩品牌为主,电动汽车占比不到1%。2020年,中国对老挝的电动汽车出口才21辆,2023年增至1508辆,市场份额正逐渐增长。
老挝的落后与国情有关,拿它和昆明对比一下,能有最直观的感受。
老挝国土面积23.68万平方公里,是昆明的10倍多。老挝2023年人口766.5万,昆明2023年常住人口868万。老挝2023年人均GDP2066.95美元,昆明2023年人均GDP1.25万美元。
也就是说,把昆明人口放到10倍大的地方,再把收入除以6,这大约就是老挝的现状。吕富林证实说,老挝多数人的月工资在500元人民币左右,省里的高层公务员也就1000多元人民币。
人口少,内需也少。吕富林建议说,不做制造,做销售。老挝贫富差距大,虽然普通百姓都骑摩托车,但买得起汽车的人还是很多。而且老挝人口年轻化,随着经济增长,未来前景可观。
是啊,现在穿越回上世纪的昆明,卖车的确是笔不错的生意。
此外,老挝经济以出口为主,其区位优势和昆明一样,有望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枢纽站。吕富林曾有个想法,在老挝建海外仓,把浙江的半成品产品运到老挝,组装贴牌出口。
据了解,浙江对东盟出口连续多年高速增长,目前在东南亚已建海外仓约47个。不过,考虑到政策持续性以及产品特性,大宗商品、冷链货物、B2B贸易等更适合在昆明建设中转仓。吕富林透露,昆明已有商会和企业在做这方面的考虑和布局。
在吕富林的感觉中,老挝人还是挺安贫乐道的。人好相处,虽说新闻里提到过治安问题,但他去的7天里,并没遭遇什么意外。
谈及云南热议的中老铁路在老挝人民眼里的感受,吕富林话里话外透露着“人傻钱多”的自嘲意味。普通人感觉不到黄金大通道对经济的巨大拉动,只能看到最近到老挝“撒钱”的中国人越来越多。
其实,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国游客的一掷千金都是出了名的。同胞被坑的同时,国人也充满了民族自豪感,只要被坑的不是自己。
旅游业是老挝的支柱产业,令吕富林吃惊的是,当地人收入低,消费却比昆明还高。刚下飞机时,他忍不住在机场外抽了根烟,被警察抓住,罚款500!人民币!“傻傻”的吕富林不知道可以讲价,老老实实交了罚款。
到酒店一看,里面抽烟罚2000美金!街上随便坐个三轮车,30-50元人民币,司机还问你要小费!
第四天到琅勃拉邦时,吕富林去了一家酒吧。“整个就是一农家乐,墙上挂着草席、斗笠,中间舞台是几块木板搭的,桌子是大木桶,椅子坐着都会晃,几乎没有什么现代化的东西,但每晚爆满。”
吕富林说,老挝是个多国文化融合国家,欧美、韩国和日本游客很多,可能就喜欢这样的原生态乡土特色。若是开个现代化酒吧,“别人可能还不愿去”。
在万象时,他去吃了一家辽宁饺子馆,“那味道放到国内,真是一般般,但在万象每天爆满。”吕富林很痛心,这位同胞一定拉低了中国美食在外国人胃里的档次。他和老板聊了聊,对方已经开了四家店。“四家店每天都爆满,围绕旅游业做点小生意也是不错的。”
以前我很难想象一个大老板会想着去开家小餐馆,但不久前商会另一位大哥和我说,他曾想过去开个包子店。
果然,是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君不见,几块钱的蜜雪冰城都上市了,被“315”曝光反倒博得了一些网友的同情。2020年巴比食品上市,被称为“包子第一股”。云南那么多美食,为什么不能再出个“包子股”?
前不久,杭州六小龙之一、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一篇“因为相信,所以看见”的演讲刷爆各视频网站。
我们要相信相信的力量,万一出现奇迹呢?
老挝稍发达点的城市,本地人会中文的比例越来越高,再加上华侨华人,吕富林此行并没遇到太多交流障碍。
考察团先后拜访了老挝湖南商会、云南商会和四川商会,参加了几场政府推介会。令吕富林印象最深的是琅勃拉邦,此时,他也透露了自己的真实想法,“一年前就对低空经济做了些调查研究”。
接待考察团的是琅勃拉邦一位市领导,吕富林晚宴时向对方索要一些旅游数据。“当时旅游局长没有在场,第二天他就特地去旅游局把数据亲自拿给了我。”吕富林为当地政府的办事效率竖起了大拇指。
低空经济是个横跨一二三产的巨大产业链,2024年1月1日,《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正式实施,被认为是中国低空经济的发展元年。吕富林尚没有实力去做上游或中游的高端研发和应用,他瞄准的是下游“低空经济+旅游”的产业融合,简单来说就是小型飞机的驾驶培训,加上热气球之类的观光旅游。
老挝地广人稀,有很多原生态和历史景点有待开发。琅勃拉邦市被公认为东南亚传统与殖民风格保存最为完好的城市之一,是西方游客热捧的“世外桃源”。市领导听了吕富林的想法,非常感兴趣,立马又给他介绍了一位有4架飞机的本地富豪。
具体聊的情况,吕富林没有深谈。他之所以对低空经济感兴趣,还因为一位已经入行近10年的广西朋友。但我觉得,这里面也有他尚遗留的一些少年梦想。
老挝的考察只是为吕富林提供了多一种选择,目前,云南也在探索低空经济的应用场景和发展路径。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全省已汇聚775家无人机企业和21家通航企业,通航飞行作业量全国前八,形成“无人机+旅游”“无人机+物流”等新兴业态。尤其是一些旅游景点,已准备或在开展热气球观光等项目。2024年《昆明市促进低空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3年内实现低空经济规模300亿元,培育500家市场主体,打造国家低空经济示范区,重点布局滇中新区、盘龙区、呈贡区三大试点区域。
站在风口,你不飞,别人就先飞了!
提前介入总没有坏处,发展方向肯定也是对的。吕富林不知道能不能成功,因为涉及政策、资金、人才和商业模式等多方面问题需要解决,他给自己列了一个五年计划。同时,他也没放弃对其他赛道的接触了解,稳中求进,向新而行。
最后,吕富林总结说,这次考察之行,走的还是太匆忙。只留下一个大概的印象,在老挝做旅游、新能源、新农业、中药材还行。“接下来准备再去看看,深入了解。”
吕富林也提醒,投资需谨慎,机遇与风险总是并存,要多了解政策,多和同行探讨。他建议商会多组织一些考察推荐、座谈交流的活动,一方面拓展会员企业眼界,另一方面也为大家多提供一种选择。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祝吕富林梦想成真,终有破“卷”成蝶的一天。(文中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欢迎各位会员、同仁留言交流,论发展之道,谋合作之机)
坐落于云南省昆明市安宁市云南中冠建材家居市场,企业注册资金1270万元。公司总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现有公司员工100余名,技术人员20人。公司是国内综合性能集于一体的电力物资制造供应企业,拥有专利15个,专业致力于智能仪表仪器,智能电气装置,变电站安健环、标示牌、VI、配电柜、电表箱,及成套电力产品的制造,其它电力物资的供应,并改进与新型产品的研发。公司实行科技兴企、科企联合的企业经营机制,不断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并与浙江大学、佛山科技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的科研机构联合,为我公司提供技术上的支持,而且培养了公司自己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项目产品的后续技术做保障。
公司本着“美景思远易于行,成邦铸业立于德”的精神,诚邀各界电力行业专家、同仁惠顾指导,提出建设性建议、共同研讨,为发展我国电力事业共同努力。
版权所有 © 2016-2017 昆明温州总商会
电话:0871-68265080 传真:0871-68265081 邮箱:kmwzzsh@163.com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彩云路与春融街交叉口置信银河广场C座9楼 邮编:65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