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被光眷顾的人。
王炳贵笑称,他四十多年的商海搏击中没遇到什么大的挫折,常被贴上“幸运”的标签。
其实,运气往往青睐更努力的人。当他把勤奋视作本分,自然觉得一生顺遂,大道光明。
龙泉路与二环北路交汇处,凌云高阁,春水煎茶,王炳贵常独坐其间,晨游紫雾,夕饮玄霜,颇有“闭门即是深山”的隐士意趣。他坦言,自己生性不喜抛头露面。于社交,也是“被动型”。
地产从业者,本是聚光灯下的常客。但有关王炳贵的新闻,大多已是2015年的旧闻。
当时,建面100万方的万彩城综合体项目在五华区闪亮登场。身为百爵阳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的王炳贵不得不亲自站台,那一刻,他攀上了人生又一座高峰,而且仅用了5年时间。
5年前,王炳贵已是昆明鞋业叱咤风云的佼佼者。温商向来都有打破藩篱的勇气和魄力,正如普通人向往“一个亿的小目标”,王炳贵也有了一个更宏伟的梦想:打造属于自己的商业帝国。
用他当年的话说:“十多年的鞋业生意让我结识了众多优秀的企业家伙伴,虽然大家在各自领域已经有所作为,但仍希望能在昆明创造一番大事业,基于这样的‘共同理想’,大家就打算合在一起做些事。”
在市场和伙伴的影响下,王炳贵开始介入地产行业,由四个股东投资成立了百爵阳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他相信,能造出漂亮舒适鞋子的手,也能筑起安居欢颜的城。“大爱无疆,善筑天下”,这八个字,成了企业的灵魂图腾。
“在异地谋生、求发展的人中,我算是最顺的一个”,王炳贵似乎总有好运相伴。同片区不少城中村改造项目遭遇诸多难题时,他的万彩城却如一路开挂,从2013年拿地到2019年一期开盘,短短六载便在曾经脏乱差的马村片区拔起一座现代化地标。
说是运气,其实不然,内里尽是磨砺多年的商业智慧。从“垂直绿化办公楼+开放式商业街区”的前瞻设计,到“货币补偿+回迁安置”的双轨策略,再到“商产融合”的运营之道,都为万彩城的成功打下了坚实基础。
时隔多年,被问及当初的梦想是否实现时,王炳贵笑着反问道:“任何一位企业家,你问他实现梦想了没,他会怎么说?”
于此,时下流行的一句话或许更能代表他的心声:在任何一个领域里有所成就的人,都是长期主义者,因为他们敢进窄门,愿走远路。
王炳贵踏入地产行业的时候,正值楼市从“黄金十年”转入白银时代,此后更逢10多年的深度调整。他说他也没料到风浪来得如此疾烈,而他幸运“登岸”,这在同城地产界中也算是一项不小的成就。
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2015年后,王炳贵淡出公众视线,似乎开始了蛰伏。将至耳顺之年的他说,老了,该退休了,要多给年轻人机会。
但种种迹象表明,潜龙勿用,或跃在渊。温商血脉中总有一种执念: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人生莫名的运气,在找不到确切缘由时,往往被归于命运或巧合。王炳贵身上也有诸多巧合,《说文》曰:炳,明也。《象传》曰:大人虎变,其文炳也。(大人变革,就像老虎换新毛,光泽明亮)他的企业叫阳光,他开发的项目叫万彩,都与光明有关。
王炳贵是温州龙湾人,他如今的事业中心在龙泉路。但王炳贵从来不信玄学,他说自己没留意过这些巧合,人生给他上的最重要一课就是“吃苦耐劳”。
“被动型”社交的王炳贵,在谈及经商和阅历时却块垒万千。只有深入了解,你才明白,为什么吃苦的人那么多,成功的却寥寥无几。“以智取胜”的温商精神,在他身上闪耀光芒。
谈及家乡龙湾,不得不提当地有名的古建筑——永昌堡。这是浙江现存抗倭城堡中,唯一一座由民间自发兴建的。其创建人龙湾王氏上可追溯至“王与马共天下”的琅琊王氏,家族融合儒家和永嘉学派的“王氏族约”,至今仍在龙湾展现着强大的生命力。
▲永昌堡 图源:文旅龙湾
王炳贵正是王氏族人,只因少时离家,这段显赫的家族史被他淡忘。但刻在血脉里的文化传承,依然成为他跋涉千里的底气。
1987年,21岁的王炳贵从义乌闯到昆明,选择了摆摊卖鞋。《温州一家人》的主人公周万顺也是从卖鞋起家,老周卖的是温州鞋,还从外地抄鞋样回老家生产。王炳贵却没有如此浓厚的地域观念,他一开始便注重品牌效应,销售的多是最时髦高端的鞋子。
“我们创造了(昆明)鞋业的裂变”,王炳贵自豪地说,90年代,他就开创了后来流行的订货会模式。当时还有人笑他这样搞整不成,但事实证明,局限于当下的人,终也只能活在当下。
王炳贵一路从小商贩做到品牌掌舵者,从研发设计、生产到销售的全链运营,他每一步都走在人前,创下了从事鞋业23年长盛不衰的辉煌成绩。2010年转战地产行业时,他的鞋业版图仍在扩张。
美国硅谷有句名言:当下是他们的,而我致力于研究的未来,是我的。
如今,王炳贵立于34层顶楼的办公室里,看到的依然只有远方。登高,为的不是“一览众山小”,唯有“不尽长江滚滚来”。
眨眼间,孩子长大,城市焕新。热血激荡的岁月沉淀为“坐看云起”的从容闲静,两次“虎变”,王炳贵的创业史成为他人口中的一段传奇。
事业之外,家庭和睦、夫妻恩爱、子女成才也被人津津乐道。心怀光明,生活便处处晴朗。
今年是新中国第一家异地商会——昆明温州总商会成立30周年的日子。于王炳贵而言,加入商会,一是为温商事业再添薪火,二是为了补全一段尘封三十载的“未了缘”。
鲜有人知,昆明温州总商会的成立,也因为王炳贵扇动了一下“蝴蝶的翅膀”。
事情得从一个老物件说起。
上世纪80年代,西昌路的“白玫洗衣机”曾是昆明轻工业的“五朵金花”之一。90年代,随着沿海先进品牌的引入,白玫洗衣机厂陷入困境。
▲图源:昆明市商务局微信公众号
“当时的厂领导为寻出路,前往温州小商品市场考察。”王炳贵说,他恰与这位厂领导相熟,便拜托家乡亲人代为接待,与温州政经界结下缘分。正因为此行,温州市领导出于对异地温商的关心,于1994年率考察团到访昆明。
1994年,中国正处于国企改革深化的关键节点。经济转型和城乡二元体制的阵痛,在《小芳》、《涛声依旧》的流行文化中融合为一幅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
谁也没料到,这次来访虽未挽救濒临倒闭的“白玫洗衣机”,却拉开了异地温州商会在全国近300个省、市和地区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的序幕。
那一天,考察团成员、洗衣机厂领导和众多在滇温商聚在西南宾馆一间会议室里,纵论发展。当一个个点子被否决后,有人说道,要不成立个商会?
当时,民间商会尚无先例。但温商“敢为人先”的精神,让这一想法得以迅速推进。其间虽经历了一年时间的筹备,但最终得到了昆明和温州两地党委、政府的支持。
1995年8月28日,新中国第一家异地商会在西南宾馆宣告成立。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将其称为“真正的民间商会”,2018年,昆明温州总商会入选“温州改革开放十大标志性事件”。
牵线搭桥的王炳贵,曾被推举为首任会长人选之一。遗憾的是,因儿子在商会成立9天前出生,再加上生意的原因,他与这一历史瞬间失之交臂。
人生有彩虹也有风雨,王炳贵从未后悔。虽未加入商会,但他对温商事业的贡献,却总如阳光,照在知交好友的征途上。
富贵不还乡,如衣绣夜行。30年后,在王国新会长的推荐下,王炳贵一改往日淡泊,慨然应允:商会,我回来了。
王炳贵说,愿与乡贤携手,为这块“金字招牌”镀上更璀璨的光芒。
溯洄往昔,他是传奇的缔造者之一;共赴新程,他是荣光的续写者。这份对桑梓的情怀,对商会的热忱,恰似他名字中的 “炳”“阳光” 与 “万彩”,在岁月的长河里,始终闪耀着温暖而坚定的光芒。
昆明百爵阳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运营。公司自成立之日起,一贯秉承“至精、至诚、至美、至善”的理念,以务实创新、人员精干、工作高效为突破口,积极响应城中村改造政策。公司先后参与了云南省各地州数十个项目的开发,全面参与昆明市五华区的旧城改造,仅在昆明就先后投资了几个城中村改造项目,总开发面积已超千万平米。2010年,公司投资上、中马村城中村改造项目,总用地237.42亩,总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公司通过与国内顶级的设计公司、商业策划等公司的密切合作,确定了将该项目塑造成昆明北市区板块商业综合体的思路。项目建成后,集精品品牌店、高端写字楼、星级酒店、院线、高端餐饮等多种业态为一体,成为一站式大型购物休闲广场。
版权所有 © 2016-2017 昆明温州总商会
电话:0871-68265080 传真:0871-68265081 邮箱:kmwzzsh@163.com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彩云路与春融街交叉口置信银河广场C座9楼 邮编:650500